交通開投集團九號線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苗心厚
51歲的苗心厚,是山東漢子,也是重慶女婿。
22歲剛從大學畢業時,苗心厚被分配到中鐵十一局重慶分公司上班,也就是在彼時,他認識了愛人,成為一名地道的重慶女婿。
2012年,遠在鄭州工作的苗心厚為了和妻子照顧岳母方便,放棄在鄭州已經取得的事業與成績,帶著妻子回到重慶,一切又從基礎開始。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從零開始的苗心厚沒有嘆息過去,而是一股腦地扎在重慶的工地上,特別是2017年,他進入9號線后,摸著石頭過河開始工作,從建設模式的變更、增加建設郵輪母港站、保障鯉魚池站的開通、攻克虎頭巖隧道塌方工作,一樁樁一件件都證實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如今,苗心厚是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重慶軌道九號線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2020年被評為9號線優秀管理人員,2021年被評為市國資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他也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告訴大家,只要認真努力工作了,就一定會有成效。
從鄭州到重慶
他入職工作難度最大的9號線
2009年,當時還在中鐵十一局的苗心厚負責鄭州地鐵一號線工程建設工作,由于工作作風非常踏實和嚴謹,得到了業主方鄭州軌道集團的高度認可,工程結束后,他被甲方以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鄭州軌道集團,負責一號線的運營與維護。與此同時,他遠在重慶的妻子和孩子,也一并隨他進入鄭州。
苗心厚告訴記者,當初去鄭州時,岳父母心中萬般不舍,“一來,他們故土難離;二來,也舍不得女兒遠走他鄉。”為了讓老人安心,他做出承諾,即便去鄭州也只是為了工作,以后退了休,還是會回到重慶的。
然而,后續的發展還是超出了當時的預料。
2012年,苗心厚岳母生病,由于病情比較嚴重,愛人只能回渝照顧岳母,“為了一個家的完整,我向組織提出申請,看能否幫我想辦法解決工作調動的問題。”
最終,在鄭州軌道集團的協調下,苗心厚從鄭州調入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
2017年,他又在組織的安排下調入9號線工作。去這里工作之前,領導就告訴過他,此去9號線,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他想辦法克服。
從PPP到EPC
模式轉變同時他寫出6.4萬字文字資料
原來,9號線過去采用PPP的建設模式,這種建設模式最大的問題在于權責不清,施工推進難度很大。
2019年,9號線的PPP建設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從商品模式名單里剔除,當年4月份,苗心厚就開始著手搞模式整改,改為EPC的總包模式。
EPC又被稱為總承包模式,和PPP相比,多頭管理的難度解決了,但暗自滋生在模式當中的“頭”還是需要細細清理。
為了解決建設中的問題,在模式更改初期,由于很多標段沒有業主單位,為了不影響工程的進度,苗心厚一人承擔著6個標段的業主代表角色。
“一個人承擔一個標段的業主代表,任務都很重,更別說我6個標段了。”為了確保每個標段的建設情況了然于胸,苗心厚幾乎沒有休息日,每個周一到周日都能在工地上看到他的身影,好不容易在工棚里看到他,他又拿著筆在不斷地復盤看到的問題及構思對應的答案。
從2019年6月開始,以《關于適應九號線一期工程項目PPP建設模式變更為EPC總包模式保障建成通車目標 提升合同履約行動》為名的七本工作手冊陸續在工地發行,作為內部流通的手冊,這七本冊子記錄了9號線一期事關安全、進度以及綜合等各個篇章,詳細地記錄了各種問題的應對手法,對后續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可依的查詢方式。
搶抓工期建郵輪母港站
他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工程建設模式總算抓順了,工程也進入正軌,苗心厚又遇到了第二個考驗:增修郵輪母港站。
2020年12月,為了今后旅游的需要,政府提出需要增加郵輪母港站的建設。而這時整個9號線一期的軌道和電纜都已經鋪設完畢,如果單獨加一個站,不但工期不夠,還需要把建好的軌道拆掉重新來過。
但指令就是命令。
一方面,他指揮工人拆掉已經鋪設好的軌道和電纜,一方面,他又緊鑼密鼓地抓車站建設,根據建設的需要,修建一個地鐵站需要19個月的工期,而如果要在2021年7月1日實現全線軌通,僅剩下7個月的工期。
“從來沒想過不完成,那會兒一門心思就是努力干,想辦法完成。”苗心厚說,施工過程中,工程管理部的業主代表采取輪流24小時現場值班,協調現場監理,為了提升施工效率,通過精兵簡政搶抓工期的方式,2021年6月28日,郵輪母港站完工,順利為軌通保障了先決條件。
苗心厚告訴記者,他的工作,其實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全部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建設,這就和軌道的建設是一個道理。“只有一根軌道一根軌道扎實地鋪設,才能成就品質工程。”
據了解,苗心厚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在疫情來臨時,為了能讓工地盡快復工復產,他帶領部門的小伙子們勇敢“逆行”,分赴在9號線各個標段查看疫情防控情況和工地復工準備情況,慰問堅守一線的值班人員。
他始終以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與許許多多9號線的建設者們一起,犧牲小我奉獻大我的精神,為城市的交通出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